三峡水利股票行情(水利建设股票龙头)

2023-03-28 17:07:09
★股票学习网★ > 股票新手入门 > 三峡水利股票行情(水利建设股票龙头)

  9月7日盘中三峡水利(600116)涨停,截至发稿,股价报11.77元,成交5.18亿元,换手率3.32%,振幅9.81%。

  资金面上,三峡水利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7039.98万元,主力资金总体呈现净流入状态。

  从融资融券数据来看,最近一个交易日数据显示,三峡水利融资余额3.44亿元,融券余额1603.24万股,融资买入额4824.69万元,融资净买入1649.79万元。

  三峡水利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力板块、锰业及贸易、勘察设计安装板块,2021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67亿元,同比增330.73%;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111.51%;每股收益0.23元。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180天,共有4家机构对公司进行了评级,综合评级建议为买入-。

  (此稿由证券时报e公司写稿机器人“快手小e”完成。)

  8月19日三峡水利(600116)涨5.49%,收盘报12.5元,换手率3.86%,成交量60.77万手,成交额7.44亿元。该股为水电、电改、水利、成渝城市群、国企改革、央企改革概念热股。资金流向数据方面,8月19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148.49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5.72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194.21万元。融资融券方面近5日融资净流出3327.22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27.84万,融券余额减少。

  重仓三峡水利的公募基金请见下表: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

  根据2022半年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5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工银物流产业股票A。工银物流产业股票A目前规模为29.29亿元,最新净值3.519(8月18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65%,近一年下跌2.87%。该公募基金现任基金经理为张宇帆。张宇帆在任的基金产品包括:工银新兴制造混合A,管理时间为2020年8月20日至今,期间收益率为38.57%。

  工银物流产业股票A的前十大重仓股如下: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7月12日开盘,水利建设板块大爆发。截至发稿,深城交盘中触及20cm涨停,湖南发展(000722)、合众思壮(002383)涨停,钱江水利(600283)等多股异动拉升。

  消息面上,7月11日,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开工22项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1769亿元,开工数量和完成投资均创历史新高。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新开工水利项目1.4万个、投资规模6095亿元。其中,750个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上半年累计开工22项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1769亿元。时间过半,年度开工目标和任务完成过半。投资方面,水利落实投资和完成投资均创历史新高。

  从投资投向来看,一是聚焦保障防洪安全,加快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完成投资1313亿元;二是聚焦保障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完成投资1898亿元;三是聚焦保障生态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完成投资835亿元;四是其他水利项目完成投资403亿元。

  魏山忠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进一步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做好工程安全度汛,抓好安全生产,强化质量控制,确保完成年度水利建设各项目标任务,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水利贡献。

  多重政策利好,水利工程迎来发展高峰

  东北证券(000686)指出,多重政策利好,水利工程迎来发展高峰。2020年7月,国常会研究部署了总投资1.29万亿元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在2020年~2022年期间重点推进。2022年4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明确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6月,水利部表示争取全年完成1万亿元水利投资建设目标,同比增长32%。资金方面,专项债发行预计在6月达到新高,政策性银行新增8000亿信贷用于支持基建,还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也投入到了水利基建中。

  该机构认为,水电仍有较大开发空间,十四五投资建设或加速。我国目前水电装机容量391GW,开发程度约45%,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双碳战略下,水电作为清洁的可调峰能源重要性提升,水风光综合基地的开发预期能大幅度改善消纳问题,提升水电站运营效益。我们预期十四五期间水电投资或达5000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约30%。建议关注标的:中国电建(601669)、中国能建、粤水电(002060)、甘咨询(000779)。

  安信证券曾发布研报称,我国电力建设投资体量庞大,目前新型电力系统全面推进,政策密集发布,“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电力建设需求强劲,抽水蓄能需求空间广阔,水利建设明显提速,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兴业证券(601377)认为,水利建设是基建投资重点领域,融资力度持续加大。全年水利投资有望超年初预期,成为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哪些公司有布局?这些股处于低估值区间

  水利建设全面提速背景下,产业链相关领域公司或有望受益。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中布局水利水电建设的概念股共有19只。从估值上来看,部分水利建设股处于低估值区间,6股最新滚动市盈率不足15倍,约为总数的三成之一,新疆天业(600075)、天山铝业、安徽建工(600502)估值较低。

  基于对水利建设投资增加的预期,多家机构对概念股保持高度关注,统计显示,5只水利水电建设概念股获5家以上机构关注,中国电建、浙富控股(002266)、三峡水利(600116)关注度居前,分别有20家、6家、6家。

  中国电建:核心业务为水利水电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是全球水利水电工程领导者全球市占率约50%,建设了中国65%以上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正筹备REITs相关项目。

  粤水电:公司具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掌握先进的筑坝、河道疏浚等技术。

  安徽建工:公司是跨国经营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安徽水利建设龙头企业,安徽是国内水利投资第二大省;主营建筑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和水力。

  关于本篇文章的更多报道,我们已在【和讯财经APP】上刊登,应用商店搜索“和讯财经”,下载并参与猜指数活动赢取京东卡和万元现金大奖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信证券 任鹤 朱家琪)

  

基建央企龙头,经营量质齐升

源自铁道部,基建央企龙头

  

中国中铁源自铁道部,拥有百年历史。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1950 年为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1989 年成立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2000 年与铁道部脱钩转为中央企业,并于 2007 年在 A 股及 H 股上市,股票代码分别为 601390.SH 和 0390.HK,2017 年由全民所有制改制为国有独资。

  

  

中国中铁是八大建筑央企之一,稳居基建龙头。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 46.98%,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公司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2022 年《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排名第 33 位,“中国 500 强企业”排名第 5 位,ENR“全球最大 250 家承包商”排名第 2 位。

  

  

经营量质齐升,主营“市政”+“两路”基建业务

  

公司经营规模、效益、质量连年迈上新台阶。

  

截至 2022 年三季度,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 19831 亿元,同比增长 35.2%,在手订单充足;营业总收入 8501 亿元,同比增长 10.4%;归母净利润 230 亿元,同比增长 11.5%,经营稳健;资产负债率 73.8%,较去年同期减少 0.6 个百分点,财务结构逐步优化。

  

  

公司业务逐步实现纵向“建筑业一体化”、横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格局。

  

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处行业领先,2022 年上半年营收占比 86.5%,其中市政、铁路、公路分别占比 50%、20%、16.5%。公司延伸产业链条,扩展增值服务,开展了特色地产、金融物贸、水利水电等相关多元业务。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各业务板块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上下游关系。从上游看,基础设施投资、矿产资源开发业务、房地产开发,带动了勘察设计、基建建设;从下游看,工业制造为基建建设提供架桥机、盾构等施工设备以及道岔、桥梁钢结构等所需零部件,物资贸易提供钢材、水泥等物资供应,金融业务为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提供融资服务。

  

  

行业:“稳增长”目标明确,新老基建齐头并进

专项债前置发力,基建投资持续回暖

  

政策转向稳增长后,基建投资快速回暖。2022 年 1-11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5.3%,高于前三季度 3%的 GDP 增速,相较 2021 全年(固定资产累计同比增长 4.9%,GDP 增速 8.1%)有效投资需求充足。

  

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 19.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增长 1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 7.8%,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总体增长水平。

  

自 2021 年底提出“稳增长”和“超前基建”后,基建投资增速快速上扬,在房地产投资快速下滑的情况下支撑起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

  

  

  

专项债发力,预算内资金支撑基建投资高增长。

  

2022 年 1-10 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高增 38%,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合计资金来源仅增长 1%,印证财政资金成为拉动基建投资的主要发力点。

  

受到减税降费政策和土地市场低迷的影响,1-11 月国家一般公共收入同比-3%,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 -21.5%,专项债成为财政支持预算内资金的关键手段。

  

  

2022 年专项债发行明显前置。

  

2022 年全年安排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 3.65 万亿元,加上 9 月国务院另外部署的 5000 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共有 4.15 万亿元的发行空间。

  

2022 专项债发行明显前置,上半年累计发行 3.92 万亿元,净新增 3.41 万亿元,上半年即完成发行目标的 94.2%。截至 11 月 15 日,累计发行 4.00 万亿元,完成总发行任务的 96.4%。

  

专项资金推动重大项目开工进度加快。

  

开工节奏前置,从专项债发行和项目开工节奏可以看出,2021 年 8-11 月的专项债发行高峰在 2022 年 2-3 月形成开工高峰。

  

2022 年 6 月专项债单月发行 1.49 万亿元,随后 7-9 月开工项目投资额同比高增 26.2%/52.1%/30.2%。

  

  

建筑业景气度有所回升。

  

2022 年 1-9 月,建筑业完成产值 2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8%,建筑业新开工面积 30.5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9.0%,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同期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 38.0%,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 6.8%,反映在地产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基建和公建对建筑行业形成较强的支撑,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

  

  

展望未来,基建仍然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政府投资意愿强烈。

  

在疫情反复,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消费和出口的复苏均要求需求端实现信心修复,而信心修复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相较而言,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的需求端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政府和国有企业,对利润敏感性较低,且政府往往具有逆周期调节的倾向,在投资端的刺激政策传导更为顺畅。

  

2021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22 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2022 年 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超前基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65 万亿元支持基建项目。从政策表述中可以看到政府投资意愿明显强于过往几年,财政资金对基建投资支持力度明显加强。

  

  

交通领域投资持续高增,两路一轨空间仍在“十四五”期间,铁路营业里程计划增加 1.9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增加 1.2 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计划增加 30.2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增加 2.9 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计划增加 3400 公里;到 2035 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约 70 万公里,其中铁路/公路/高等级航道分 别约 20/46/2.5 万公里。

  

交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放缓但仍处高位,铁路、公路、城轨增长规模可期。

  

2021 年,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3.6 万亿元,同比增长约 4%,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看:

  

1)铁路

  

铁路领域当前投资放缓,但人均铁路里程不足,建设空间仍在。2021 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489 亿元,同比下降 4.2%,降幅较去年收窄 1.6pct;投产新线 4208 公里,其中高铁 2168 公里,截至 2021 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 15 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 4 万公里)。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铁路里程仍然不足,运力相对短缺,中国每万人保有 1.04 公里的铁路,明显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

  

  

2)公路

  

公路领域投资基数大,增速平稳。2021 年全国公路建设投资完成额 25995 亿元,基本与去年持平。截至 2021 年末,全国公路里程 528.1 万公里。

  

从 2000 年以来全国公路建设的发展趋势来看,2005 年是公路里程增长最快的一年,由 2004 年的 187.1 万公里增长到 334.5 万公里,同比增长约 80%。

  

此后,我国公路增长平均增速约 3%。

  

  

3)市政轨交

  

市政投资保持增长,轨交建设需求较大。2021 年全国市政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23371.7 亿元,同比增长 4.9%。

  

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继续保持以地铁为主导,多种线路协同发展的模式,全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1222.9 公里,新增运营线路 39 条。

  

截至 2021 年末,中国累计有 50 个城市运营城轨交通线路 9192.6 公里,其中地铁 7253.7 公里,占比 78.9%。

  

  

电力、水利投资加码,相关需求旺盛

  

新能源投资加码,政策导向确定性高。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 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5530 亿元,同比增长 4.5%。其中,水电、火电、核电合计投资额占比 39.7%,连续两年低于 40%,风光发电完成投资额合计占比达到 60.3%,同比提升 2.3 个百分点。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利用率持续提升。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十四五”期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 254.5GW 和 256.9GW,装机量复合增速分别为 13.8%和 16.7%。

  

“十四五”期间,存量电源出力时间结构将持续调整,新能源利用率显著提升。预计煤电、核电年利用小时数分别下降 184 小时和 251 小时,风力、光伏年利用小时数分别提升 244 小时和 515 小时

  

  

预测“十四五”风光发电年均建安工程市场规模 1738 亿元。

  

根据 KE 科日光伏网和北极星网装机成本结构数据,假设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建安成本占比分别为 19%、30%、15%、40%。

  

测算得到“十四五”期间风光发电投资达到近 4 万亿元,其中相关建安工程市场规模累计将达到 8687 亿元,年均建安工程市场规模达到 1738 亿元。“十四五”期间,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对应的建安工程市场规模分别为 2223/2130/2467/1868 亿元。

  

  

  

新能源消纳压力持续增加,抽水蓄能增长潜能充分。

  

据国家电网预测,2035 年前风/光装机规模将达到 7/6.5 亿 kW,对应最大功率波动 1.56/4.16 亿 kW,远超过当前电源调节能力,消纳压力持续增加。

  

抽水蓄能可实现双向调峰,是当前储能的主要力量,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已建抽水蓄能装机容量 3639 万 kW,同比增长15.6%。

  

根据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十四五” 期间抽水蓄能电站投资规模约为 9000 亿元,开工 180GW,2025 年投产总规模 62GW。

  

  

水利工程投资是基建稳增长重要一环,空间广阔。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明显加速,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由 2010 年 2320 亿元增加到 2021 年 7576 亿元,复合增长率 11.4%。

  

据水利部,2022 年设定全年目标是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 30 项,完成水利建设投资 8000 亿元,争取达到 1 万亿元。

  

从实际情况看,截至 11 月底,2022 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 10085 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 33%。水利建设完成投资突破 1 万亿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

  

据 4 月 8 日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 1000 亿元,可带动 GDP 增长 0.15 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 49 万。按照 22 年当前完成情况,水利工程已至少拉动 GDP 增长 1.5 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 490 万。

  

  

从政策面看,水利建设政策目标需求明确。

  

“十四五”规划中多处提及加强水利相关建设;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成一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 290 亿立方米;2020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确定到 2022 年推进 150 项重大水利工程,包括防洪减灾工程 56 项、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 26 项、灌溉节水和供水工程 55 项、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8 项、智慧水利工程 5 项,总投资规模达 1.29 万亿元,有望带动间接投资约 6.6 万亿元。2021 年末,150 项重大水利工程已批复 67项,累计开工 62 项。

  

  

公司:基建主业稳固,水利等新业务高增

基建主业根基稳固,结构持续优化

  

整体来看:公司在基础设施建造行业处领先地位,资质优良,市占高。截至 2022 上半年, 公司拥有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 18 项,占全国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数量的 50%以上,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 32 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 19 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 10 项,港口与航道施工总承包特级 1 项。

  

  

据公司年报披露,公司在铁路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基建市场的份额分别一直保持在 45%/35%/10%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司营业收入的最大来源,占比 86.5%。截至 2022 年三季度末,基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7340.2 亿元,同比增长 7.5%;新签合同额 17523.5 亿元,同比增长 38.1%,较上年末同比增速高出 27.4pct,未完合同额为 50825.5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20.7%;毛利率为 7.85%,同比减少 0.02pct,较上年末减少 0.56pct。

  

基建作为公司主业,结构持续优化,盈利能力提升。公司牢牢把握铁路、轨交领域龙头地位,并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1)从收入及新签合同占比看,铁路占比逐步减少,市政占比持续高增,公路占比稳中有升;

  

2)从毛利率看,铁路、公路、市政近五年平均毛利率分别为4.1%、7.6%、10.1%。

  

由此,毛利率较高的市政业务占比提升,而毛利率较低的铁路业务占比减少,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细分来看:1.铁路业务

  

公司是我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建成铁路总里程约占全国铁路总里程三分之二。

  

公司自成立以来,几乎参与了国内所有主要铁路干线的建设,创下了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建设史上许许多多个第一,包括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世界第一条高原“天路”青藏铁路等。

  

公司铁路业务业绩趋稳,但新签回落。

  

2022 上半年,铁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119.4 亿元,同比增长 1.5%;2022 前三季度,铁路业务完成新签 1579.4 亿元,同比下降 23.6%。而在 2021 年公司铁路业务营收同比减少 0.3%,订单同比增长 22%。

  

  

  

2.公路业务

  

公司是公路建设的主战力。相继参与了那拉、遵余、京珠、重湛、连霍等上百条高等级公路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监理,总长度超过 4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近 1.8 万公里,占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 15%。

  

年均完成公路建设超 1000 公里,完成路面施工 2800 万平方米,居行业之首。公司公路业务业绩趋稳,新签回暖。

  

2022 上半年,公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923.1 亿元,同比增长 13.6%;2022 前三季度,公路业务完成新签 2495.5 亿元,同比增长 56.2%。而在 2021 年公司公路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8.4%,订单同比减少 27.9%。

  

  

3.市政业务

  

公司在轨道建设、水务环保、顶管工程等多项领域位居行业领先地位。建成中国多个地区首个城市轨道项目,累计建设磁悬浮、地铁、轻轨 2000 多公里,占中国城市轨道工程总里程的 3/5。

  

目前,中国中铁正在建设中国首条“空轨”商业运营线,恩施青云崖旅游度假区崖壁观光小火车项目;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研究,并成功制造时速 600 公里、世界上列车通过速度最快的高速磁浮道岔。

  

公司市政业务业绩稳步上升,订单高增,开发力度加强。2022 上半年,市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2794.5 亿元,同比增长 11.1%;2022 前三季度,市政业务完成新签 13458.6 亿元,同比增长 49.1%。而在 2021 年公司市政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10.9%,订单同比增长 19.0%。随着国内城市群、都市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公司城市建设市场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强。

  

  

  

布局水利等新兴领域,加速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加速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新签合同额高增。

  

公司持续加强水利水电、清洁能源、港口航道、海上风电、抽水蓄能、调水工程等新兴领域的拓展力度,加速开启“第二曲线”增长极。2022 年前三季度,“第二曲线”业务完成新签合同 额 2766.3 亿元,占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比例 15.8%;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完成新签合同额 1222.3 亿元,同比增长 682%,是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大力培育的新兴业务之一,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

  

  

公司 2020 年收购江西水利院,正式切入水利水电领域。

  

2020 年 9 月 28 日,中国中铁收购江西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江西水利院”),持股 65%。

  

2021 年 3 月,江西水利院更名为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水利”),成为中国中铁旗下水利板块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中铁水利是江西唯一拥有甲级资质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产品服务包括勘测设计、总承包、水利生态、智慧水利。

  

  

公司 2022 年收购滇中引水公司,加速培育水利水电业务。

  

2022 年 5 月,公司公告收购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 33.54%股权。本次收购:

  

1)有利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水利水电业务板块,深入参与云南乃至全国各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公司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助推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

  

2)通过与云南省相关公司在标的公司开展股权合作,借助公司产业优势、先进管理和资金实力,力促滇中引水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工。

  

滇中引水工程投资规模超千亿,惠及面广。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家 172 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水利水电工程,是优化云南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也是我国在建的最大引水工程。

  

工程分为两期,一期于 2018 年 10 月开工,工期 96 个月,投资额 852.8 亿元,二期于 2022 年开工,工期 70 个月,投资额 420 亿元。

  

工程完工后,受水区 34 个,受益国土面积 3.69 万平方公里,惠及 1112 万人口,设计每年平均引水量 34.03 亿立方米,向滇池、杞麓湖和异龙湖补水 6.72 亿立方米,创造直接就业机会约 340 万个,创造地区生产总值约 3300 亿元。

  

  

财务指标稳健,股权激励促发展

  

盈利能力稳中有升,经营效率持续优化。2022Q3,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 8.82%,同比提升 0.6pct,企稳回升;期间费用率为 4.72%,同降 0.21pct,降本成果显著,其中,销售费用率为 0.49%,同比基本持平,管理费用率为 2.12%,同降 0.12pct,研发费用率为 1.86%,同增 0.09pct,财务费用率为 0.25%,同降 0.16pc。

  相关链接:歌词网

标签:  股票新手入门 
作者:piikee | 分类:股票新手入门 | 浏览:62 | 评论:0